据调查,在再制造及自动化工业开展较早的国家,都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财产链。老牌平面磨床生产大国德国,从1991年起政府就拨款支撑机电再制造,协助企业与高校、研讨机构展开再制造研讨任务。
我国作为平面磨床消费大国拥有约800万台平面磨床,依照国际通用的裁减率3%来估算,每年约有25万台旧平面磨床需裁减,目前我国平面磨床的60%以上役龄在10年左右,这些平面磨床在将来5~10年将面对大修甚至功用性报废或技能性裁减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,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是生产型企业的良性发展方向,也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。
而我国接触平面磨床自动改造及再制造时间还比较短,缺乏工艺标准,特别是对精细、复杂平面磨床自动化再制造后能否可以到达预期结果,用户普遍持怀疑态度。
据业界人士介绍,旧平面磨床再制造的成本只需出产同类设备投入的三成。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应用司综合处副处长王孝洋表示:″我国是机电配备制造消费大国,在当时我国市场装备资本的大情况下,再制造行业开展的要害在于市场。我国接触平面磨床自动改造及再制造时间还比较短,缺乏工艺标准,特别是对精细、复杂平面磨床自动化再制造后能否可以到达预期结果,用户普遍持怀疑态度。
对技术含量低、附加值不高、成套能力不强、设计水平落后、可靠性差的旧平面磨床进行再制造,决不是简单地拆拆换换、修修补补。对磨床装备而言,再制造更多的是基于再造而实现性能提升。这些工作需要遵循可设计性和可实现性、继承的创新性、过程的一次成熟性、多种产品规模化快速构成四大原则,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共性技术、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实现突破。按金毅的话说,就是″要把平面磨床再制造跃升为平面磨床再创造,这样才能给再制造平面磨床赋予高端、高新、高质的内涵,并凸显其高速、高效、高精的特质。″
如此高标准高要求绝非是一家企业就能独力担当,同时也更需要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敢为人先、勇挑重担。 |